IPO雷达|中企云链再次冲击港股,高度依赖云信服务,多名重要股东已“离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2:2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佳彤

据港交所官网,5月6日,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企云链”)更新招股书,这距离其2023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已过去一年半时间。

招股书显示,中企云链成立于2015年,公司的业务包括三大板块,即确权及保理业务、场景数字业务及其他生态业务。在这三项业务中,公司的确权及保理业务为最主要收入及收益来源,而公司于此业务的大部分服务乃通过云链平台运营。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云链平台的用户数量分别为23.04万家、37.29万家及55.66万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等用户位于中国330个或98%的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该等用户包括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及金融机构。

高度依赖云信服务

保理业务大幅缩水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中企云链营收分别为6.52亿元、8.79亿元、9.91亿元;毛利分别为5.72亿元、8.21亿元、9.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569万元、1.52亿元、1.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企云链曾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亏损。据2023年的招股书,公司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录得净亏损4420万元和2829万元,这意味着其刚实现扭亏便开始冲刺港交所。

具体业务来看,中企云链对云信服务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报告期内,公司云信服务的收益分别为5.16亿元、7.48亿元和8.7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79.1%、85%和88.5%。

而公司曾经的重要业务保理服务呈现显著收缩态势,报告期内的营收占比呈现阶梯式下滑,分别为11.6%、6.2%和2.1%。值得关注的是,该业务在2020年曾为公司贡献了高达34.2%的营业收入,如今其重要地位已明显弱化。

中企云链表示,公司逐渐减少保理服务的规模,原因为公司作出专注于增长潜力较高的业务的战略性决策。

多名央企背景股东已退股

昔日合作伙伴或成竞争对手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及紧随“编纂”完成后,本公司均无及将不会有控股股东。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持有已发行股本总额约23.11%,刘江作为有限合伙人直接持有云顶资产的64.79%合伙权益。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云之泰(由刘江拥有80%)为云顶资产的唯一普通合伙人,直接持有云顶资产的0.01%合伙权益。根据上文所述,刘江先生、云之泰及云顶资产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中企云链是由中国中车发起,联合7家央企、5家金融机构、4家地方国资、6家民营财投组建,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成立的一家央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以来,中企云链陆续出现股东退出的现象。据天眼查历史股东信息来看,鞍钢资本、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銀瑞投、交银信托、中车资本旗下中车金证投资有限公司、中铝资本等股东已陆续退股。

招股书披露,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若干当时股东已将其于本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转让予其他投资者以(其中包括)获取财务回报。

本次IPO前,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云顶资产、天津经开区国有投资和华舆国创基金,持股比例分别为23.11%、20.73%及10.31%。

据悉,银行为中企云链的主要客户,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近年来,国内各大银行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构建专业化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这导致合作模式正在悄然转变,昔日的合作伙伴或逐渐演变为潜在的行业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