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木头唱歌的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8:52:00    

李佩红

5月,阿勒泰的春天刚从长冬沉梦中醒来,腮雪初褪,对镜梳妆,残存着几分妩媚的慵懒。此时,沿着额尔齐斯河风景带顺流而下,可观赏到雪山、湖泊、沙漠、草原、湿地、岩画、古迹,还可欣赏“雪山横北村,绿水绕小园”的诗意。漫步河岸,遥遥望见大地拱起大片粉白水彩,如精心刺绣的哈萨克族花毡,浮于绿水白山间,近看,朵朵苹果花娇羞欲滴,清新淡雅。这个地方就是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

米达力汗·艾希肯的家临河而居。屋外,苹果花开了,米达力汗·艾希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木器也横空出世。

这是一件怎样的木器?

雕饰云纹的圆桌上,十几只大小不等的木碗盘,高低错落,与圆桌中心轴承相连,顶端是一个直径四五十厘米的浅盘,浅盘上放一条木雕大鱼。大鱼张口奓尾,跃跃欲跳,鱼身密密刻着规则的黑点,这是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冷水黑点鲑鱼。如果从上往下倒水,大瀑布接小瀑布,大珠小珠叮叮咚咚落木盘。米达力汗·艾希肯和儿子把这件木器抬进他家的木器展示屋,放在中央位置,像一位荣耀王者,环顾四周,雕花的木盆、奶桶、木碗、婴儿摇床、冬不拉……近千件木雕家居用品和装饰品,把屋里挤得满满当当,充溢着木质的清香和艺术气息。

在没有电力的漫长岁月里,牧民发明了木轮传动餐桌,方便拆卸,宜于游牧,既盛抓肉、那仁等各类美食,又可盛装各种干果,最上层的大托盘摞上金黄的油炸馓子,宛若琳琅满目的百宝山。宾客用手轻轻转动,上下两层的盘碗反向转动,令人眼花缭乱。

制作这样一件复杂的木餐桌,工序繁多,米达力汗·艾希肯耗时一年有余才制作完成。第一步,冬季进山寻找枯死的白桦木、榆木、松木或杨木。这些阿勒泰常见的木材,质地坚硬,做出的木器轻便耐用、纹理美观。找到合适的木材后,米达力汗·艾希肯驾驶雪爬犁把木材拉回家,在清水里浸泡3个月后,捞出自然阴干,防止木头开裂。此后,并不急于动手,他像一头猎豹,围着一棵树、一截木头,反复仔细观察,揣摩木质的软硬,哪里留下瘢痕,哪里冒出枝杈,了解木材必须达到像熟悉自己手掌的程度。这是木器制作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接下来,进入制作环节,他要把头脑中的想象一斧一刀落到实处。

制作木器的工具是爷爷传给他的,手柄类似拐杖形,被汗渍油渍磨得油光发亮,握住砍斧如同握住爷爷粗糙温暖的大手,给他以力量。他用砍斧砍出木器的雏形,再掏挖、粗刻、细雕、打磨、上色、安装,最终一个新生命诞生了。

在游牧民族的生活里,木器曾占据着重要位置。米达力汗·艾希肯师承爷爷和父亲,青出于蓝胜于蓝,只要顾客提出想法,他都能变成现实。木器在他眼里不是木器,而是活的生命体。

米达力汗·艾希肯制作木器时,从不画大样、绘图纸,他的大脑就是百宝箱,随心所欲地掏出想要的东西。木碗的边缘雕刻着草原野花的图案,木桶外壁绘制树木纹理的装饰,木盆刻着盘羊头……从小在草原长大,不断游牧迁徙,哈巴河的山川河流、森林草木、飞鸟走兽,拓印在他的脑海,凡自然界有的,他都能描摹得惟妙惟肖。哈巴河县人称赞他是让木头唱歌的人。

燕子飞走了又来,花谢了又开。

米达力汗·艾希肯从17岁拿斧锯的少年,到满头银丝的花甲之年,木器消耗了他的岁月,他也从寻找、利用、创作的过程,体会到木头唱歌的美妙与快乐,进而成就了他的名声。

几十年来,米达力汗·艾希肯坚持传统手工艺,向年轻人传授木器制作技艺。他的孙子叶尔胡兰·华提,自小耳濡目染,放学后常跟爷爷学习。13岁的他,虽尚未达到爷爷那般与木合一的境界,但也能有模有样地制作出木碗、木勺等简单木器。

一年一度摘苹果的季节,哈巴河犹如打翻了调色板,浓烈的色彩泼洒在大地之上。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后,实景拍摄地哈巴河成为新网红,一批批游客来到哈巴河,走进“彩虹布拉克”,吃着香甜的苹果,在米达力汗·艾希肯的木器展示屋转转,出来时拎着心仪的木器。米达力汗·艾希肯站在众多木器中,笑容灿烂,此时此刻,他觉得屋外送来的风都是苹果的味道,那么香,那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