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1:24:00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7月4日,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王楗夫介绍,省工信厅加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入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和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为全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其中,培育了一批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着力发挥工业大省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浪潮人工智能服务器出货量、歌尔高端虚拟现实头显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海信电视机市占率跃居全国首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强化人才梯队培养,贡献了一大批深耕产业一线、助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024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收达到2.2万亿元;今年1-5月,实现营收6933.7亿元,同比增长18.8%。所有这些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装备和人才支撑。
同时,打造了一批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全省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万余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093家,许多企业成为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力军。海尔、海信两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十强,浪潮、中创等8家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1623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评估。同时,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6个,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去年6月又建成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形成了赋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
取得了一批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数字产品。培育齐鲁文化大模型等在内的首版次高端软件1659个,超高清激光电视等在内的首件套电子产品73个,打造元宇宙创新“名品”16个、应用“名景”18个,11个大模型产品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同时,深入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人工智能+等行动,累计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2个,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及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376个,带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1%。这些发展新成果,有力促进了上万家文化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极大增强了文化产品发展创新力。
王楗夫介绍,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强化文化领域技术供给。建强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文化产业企业用好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参与产学研对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等工作,更好支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同时,强化主体力量梯队培育。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型企业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领航企业等,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支持文化制造业企业参与“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对创新成果给予相关政策奖励。
强化信息技术融合赋能。用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元宇宙技术在文化领域创新应用,打造一批“名品”“名景”。依托“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培育100个以上特色大模型企业、100家以上优秀行业模型。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强化文化科技融合基础。深入实施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和“百企千例”规模应用行动,推动重点文旅景区、重点文化基地、重要文化设施、重点文化产业企业5G网络深度覆盖。加快“1+N”智算云服务体系建设,力争今年智能算力占比超过35%,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范俐鑫 见习记者 :李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