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 防灾减灾正当时,中国人保创新保险筑牢守护屏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2:47:00    

在成都,中国人保正在为新兴产业如无人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护航“新质生产力”;在丘陵起伏的眉山地区,高标准农田IDI保险帮助农民稳定收入;而在更高海拔的川西高原,牦牛保险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同时文旅保险的品种愈加丰富多样。

在走访四川各地人保分公司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


文|林青

3月下旬的青藏高原东缘,积雪刚刚开化,寒意依然刺骨。

每年这个时节,藏族小伙彭措便驾车从四川阿坝州首府马尔康市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进,到各个村寨宣传新一年的保险计划。彭措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人保)的员工,32岁,说话总是乐呵呵的样子,周边的村民们也许更熟悉他的汉语名字——王诚。

马尔康市区平均海拔2600多米,位于高山峡谷地带。这里的山,与数百公里外汶川的山颇为相似,裸露、陡峭,有些地方像是被大斧砍削过。到了雨季,山洪、泥石流时常侵袭农田房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近年来,王诚每年都要到村寨宣传政策性农房保险:每户只需20元,便可在灾后申请最高3万元的补偿。2024年11月,《四川省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工作方案》正式发布,在地震以外,增加“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保险责任。王诚的任务多加了一项——把保险责任拓宽、保险金额翻倍的多灾因巨灾险带到藏民们的家里。

从国家层面看,这只是庞大数字中微小的一环。2024年,巨灾保险共同体已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了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仅在四川,中国人保就推动巨灾保险覆盖了20个市(州),2024年惠及137.4万户城乡居民。

在这样的统计数字下,王诚每天的奔波似乎微不足道。但正是无数像他这样的基层员工,跋涉于田野与山脊之间,用一份份合同、一声声解释,拼织起这张庞大而隐形的灾后保护网。他们,赓续着中国人保“人民保险 服务人民”的宗旨使命。

▲2024年3月13日,中国人保四川阿坝分公司员工曹澎飞前往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牧场查勘,骑上越野摩托,抵达松潘县进安镇石坝子村。(图 / 中国人保供图)


在走访四川各地人保分公司的过程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在成都,中国人保正在为新兴产业如无人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护航“新质生产力”;在丘陵起伏的眉山地区,高标准农田IDI保险帮助农民稳定收入;而在更高海拔的川西高原,牦牛保险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同时文旅保险的品种愈加丰富多样。


科技赋能,巨灾保险跬步千里

3月,寒气未散,藏民们烧水煮奶茶,烟囱里呼呼地冒出热气。王诚联系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一圈,翻看巨灾险的宣传折页。

马尔康的村民习惯了抽烟、喝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保险意识,为自己的房屋财产谋求一份保障。地震灾害有“低频高损”的特点,村民们更关注眼前的事,如果当年没有受灾赔付,便觉得保险都是为了赚钱,即便他们已经多次购买牦牛险,并获得了实惠。

王诚没有气馁,他给村民算经济账,举实例。“只需要一包烟,两杯茶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份大保障。”这是他常用的开场白。随后是过往的地质灾害,政府的补贴力度很大等等。

▲中国人保员工到藏族村寨宣传巨灾保险。(图 / 中国人保供图)


无论是保险责任拓宽,还是政府补贴力度,都与我国正在推进巨灾保险保障机制有关。

汶川地震时,巨大的伤痛让人们意识到发展巨灾险的重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很快着手研究设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可能。2013年,我国在深圳开展首个政策性巨灾保险试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政府选取了甘孜、乐山、宜宾、绵阳4个市州开展试点,累计承保75.85万户,成为全国地震巨灾保险的先行者。2016年,中国人保牵头行业四十多家主体组建了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推动地震巨灾保险在全国落地。

在广泛铺开地震巨灾保险的同时,中国人保还推动构建更加全面系统的巨灾保险保障体系。2024年2月,中国人保牵头推出全国首单“多灾因、多年期、广覆盖”河北省城乡居民综合巨灾保险,使河北全省群众有了“住房+财产+人身”三重保险保障,助力省级综合巨灾保险制度迈出重要步伐。

同年,国家推进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制度建设,保障范围从单一地震灾害拓展至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也升级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中国人保的实践探索速度不断加快。截至2025年3月,中国人保已在河北、四川、湖北、云南、浙江、海南等20个省118个市(州)开展多灾因巨灾保险的实践探索。

2024年“摩羯”台风灾害中,中国人保6天即实现赔付进度超40%;2025年“1·7”西藏日喀则6.8级地震后,中国人保迅速启动大灾理赔应急响应机制,在10天内完成地震大灾理赔应急阶段攻坚任务,向受灾群众支付农房保险等赔款超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比灾后赔付更有价值的是,将风险关口前移,探索风险减量,以有效规避和减少灾害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

而科技赋能使风险减量成为可能也更有价值。中国人保集团已发布在地震巨灾量化模型、巨灾风险减量服务、巨灾保险产品体系、再保端巨灾风险可视化管理方面的4项创新成果。

其中,“巨灾安澜”风险减量服务平台集成气象、地理、建筑等9大类9900万条风险数据,构建暴雨、洪水等8类自然灾害风险地图,可提供灾害风险分析、灾害风险模拟、风险监测预警、巨灾知识库等服务功能,支持不同地域一地一策差异化定制服务,为风险减量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在具体的灾害中运用实践更具说服力。2024年,台风“摩羯”到来前,中国人保累计向客户发布大灾预警提示信息超200万条。台风登陆前,中国人保组织转移风险路段可能涉灾车辆5800余辆;为7000余家企业客户提供防灾减灾建议,帮助客户转移财产550余次,为养殖户转移养殖标的3700头。据统计,中国人保通过实施防灾减灾和风险减量服务,有效降低台风“摩羯”社会面损失超3亿元。

这些给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将会获得他们极大的信任。在四川九寨沟县,人保公司员工葛振东宣讲巨灾险时,就喜欢讲身边已有的案例。

2024年7月,九寨沟县南坪镇和双河镇先后因暴雨引发河流堵塞,河水倒灌进城镇。那次灾害中,人保财险阿坝州分公司共接到194笔车险报案,共计支付赔款853万元;接到政策性农房保险报案共计141笔,支付赔款85万元。

▲2024年九寨沟县南坪镇发生洪灾,中国人保工作人员徒步查勘受灾情况。(图 / 中国人保供图)


“他们意识到,保险在关键时刻是可以提供经济支持,减轻损失的。”葛振东说,后来双河镇的居民投保意识都很强,哪怕没赶上现场投保,也会再打来电话、发来微信联系,线上投保。


织密乡村振兴防护网,助力夯实天府粮仓

两千多年前,古蜀农人的智慧造就了宏大的都江堰工程,“自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经其流经灌溉的成都平原也被誉为“天府粮仓”。

如今,四川提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在成都以外,还囊括安宁河谷平原、川东川南的丘陵地区,探索以农业现代化的方式,进一步夯实大国粮仓。四川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人保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全方位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丘陵地带,近年来,仁寿县锚定“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区”目标,建成高标准农田59.55万亩。

2023年,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结合高标准农田在“建”“管”工作中的痛点,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管保险试点项目量身打造了专属保险产品,将高标准农田在建设期、运营期各阶段的风险都很好地转嫁出去。

在仁寿县,乡村振兴的防护网被“保险+风险减量+科技”的模式织得更密更牢。比如中国人保首先在农田的管护巡查中,运用公司开发的手机端软件“企安风控”进行现场打卡、巡护和预警上报,打卡记录、巡护轨迹、风险事件实时同步到“高标准农田管护系统”,可同时在网页端和手机端查看,做到准确、及时、标准。

▲农田管护大屏。(图 / 中国人保供图)


“我们很放心,相当于帮我们节约人力成本了,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其他工作。”仁寿县丘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强说,该合作社是由103位村民共建的,尚在创业期。2023年4月合作社接手这片高标准农田以来,便一直和中国人保合作。他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承包的土地共2300多亩,自己巡护,一天也难以完成。但人保公司有无人机,还有农村网点的协保员时常下乡查勘,双方信息互通,方便许多。

农村网点是中国人保的独特优势。仁寿县支公司有8个农村营销服务部,分布在32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农网协保员。“(农网协保员)基本都是本地人,在做农险宣传和查勘的时候,他对这个片区就很熟悉了。”中国人保眉山仁寿支公司负责人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网协保员对耕地进行定期管护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解决。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片成片,打通金融保险服务农民的“最后一公里”。

川西高原上,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变身为一套积淀多年的风险减量研究。阿坝州红原县的草场平均海拔3500米,这里的牧民们养牦牛,最怕冬春两季天然草地枯萎、饲草缺乏,牦牛掉膘20%-30%,死亡率也显著升高。牦牛养殖业长期陷入“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循环。

▲中国人保积极思考如何破题“牦牛风险减量”。(图 / 中国人保供图)


2023年10月,红原县成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第五个定点帮扶县。在重点帮扶牦牛产业链建设,为当地近20万头牦牛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中国人保也在思考如何破题“牦牛风险减量”。

“他们(中国人保)的方案设想,正好与我们西南民大畜牧兽医学院的科研重点方向不谋而合。”西南民大畜牧兽医学院教授史海涛介绍,双方一拍即合,合作开展牦牛风险减量研究项目。最终创新提出了低成本精准补饲理念,研发了“牦牛冷季低成本精准补饲关键技术体系”,并开展示范应用。

据史海涛教授介绍,这套技术体系,聚焦牦牛冷季补饲的关键点和核心技术,确定了“哪些牦牛需要补饲、哪些时间需要补饲、哪些天气需要补饲、不同条件下怎么补饲”等核心问题。通过项目团队研发的技术方案,已建立示范养殖户7户,覆盖牦牛1200多头,实现了“两降两升”,即牦牛死亡率和补饲成本降低,牦牛产业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提升。

近年来,阿坝州正积极推进高原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国人保围绕牦牛养殖开展的风险减量服务,通过研究牦牛疾病防控、科学喂养等降低牦牛病死率,将实现“一举三得”的效果(降低病死率、增加当地牧民收入、助力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


创新保险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

古语云:“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有着“安逸”基因的四川还是文化旅游大省。

2025年2月召开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提出,四川将全方位推进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新突破,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旅游总收入持续巩固全国第一方阵地位。2025年,四川聚焦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将举办5000场以上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其中多项与文旅相关,业内专家认为,这些举措为提振文旅消费和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位于川、甘、青三省交界处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距离成都300公里,幅员8.42万平方公里。由于其恰好处在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急剧过渡的地带,因而孕育了最为密集的美景——全国唯一拥有3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市州,有4个5A级景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同时拥有长征、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熊猫、若尔盖国家公园“五张名片”,文旅资源丰富。

▲阿坝州的草原风光。(图 / 中国人保供图)


正朝着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大步迈进的阿坝州,把文旅产业作为阿坝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通过打造“五个之州”——自驾之州、研学之州、民宿之州、网红之州、好客之州,把绿水青山、草原雪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阿坝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有中国人保的身影。

多年来,中国人保围绕旅游业上下游产业链,做好保险保障服务。包括景区管理、旅游交通以及乡村旅游等。也许游客察觉不到,自己在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乘坐的旅游观光车辆,就有中国人保提供的保险保障。

人保财险阿坝州分公司(以下简称阿坝分公司)总经理曾辉介绍,围绕打造“五个之州”,中国人保专门规划了全域旅游保险工作。他们面对新的旅游业态,新的消费场景,一直在创新保险保障方案。

比如阿坝州着力打造特色自驾旅游品牌,依托国省交通干线,将三处世界自然遗产、五大国家公园及沿线一百余个A级景区串联起来。

中国人保规划整合重点旅游风景线路的汽车维修、汽车救援等资源,加强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加快对州内电动车充电桩的保险保障,做好高铁汽车租赁行业的保险保障,为不同形态的进州游客提供保障。

此外,阿坝州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通过“农牧+旅游”推动农牧业产业链延伸。红原县依托草原发展观光和牧家乐体验项目,游客可以参与骑马等体验活动,亲身感受草原生活的魅力。

中国人保便配合红原县“骑马游草原”的旅游主题,为当地农家乐/牧家乐提供旅游观光景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特色“骑马保险”合计826万元风险保障,助力当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创新组合拳下,文旅保险不仅保障了游客的权益,提升旅游体验,还能够助力文旅企业稳定经营,降低经营风险,推动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护航新质生产力

四川,作为我国的战略腹地,近年来积极布局新兴产业赛道,2023 年印发《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已规划25条产业新赛道。全省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力,2024 年这些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20%,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低空经济和无人机就是四川重点发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其中,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第一家以无人机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是工业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是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

▲纵横股份研发的纵横昆仑无人值守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无人机自动化作业全流程,用于输电通道快速巡检、应急勘灾、外破、山火等巡检场景。(图 /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尽管产业前景广阔,但纵横股份也有“飞行的烦恼”。工业无人机常常应用于地理测绘、巡检、安防监控、应急救援等特殊场景,往往造价较高,而且还面临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如遇大风、暴雨、雷电等天气,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操控性可能会受影响,甚至会发生无人机失控坠落的情况。

面对无人机产业的机遇,为解决无人机行业“飞行的烦恼”,中国人保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将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纳入重点工作范畴。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组建专业团队,多次深入拜访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及纵横股份,聚焦工业无人机在复杂作业场景中的风险痛点,完成从传统销售商合作向龙头企业深度服务的战略转型。

通过历时半年的市场调研、方案打磨和政策对接,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为企业定制涵盖机身险、责任险等核心保障的全方位风险保障方案,配套全流程快速理赔服务机制,切实解决无人机飞行作业中的风险保障需求。

截至2025年4月,该合作项目覆盖纵横大鹏无人机在测绘勘探、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作业场景,为企业设备安全和作业安全构筑起坚实屏障,累计承保机身险及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额达3700余万元。

事实上,这类“为科技企业防护风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2024年,人保财险四川省分公司聚焦重点领域企业发展需求,为1274家专精特新企业、1637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坚实风险保障,累计风险保障金额高达1.14万亿元,有力护航企业创新发展。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中国人保精心打造“安全管理+网安保险+风险防控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并成功推动四川首个政企网络安全保险合作项目在遂宁落地,填补了区域网络安全保险领域的空白,有效提升政企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在新兴产业布局上,中国人保积极作为,与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达成合作,签署相关协议,充分发挥保险专业优势,全力助推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新赛道开拓。

此外,中国人保还携手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创新运用保险增信手段,成功助力科创小微企业获得600万元融资支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为小微企业成长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保险服务新兴科技产业的生动实践,保险企业正在通过创新服务和多元举措,为四川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保险动能”,助力四川在产业新赛道上稳步前行;同时,这也为“保险+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区域性示范样本,为护航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