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19:00:00
近日,一则“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一朝确诊癌症晚期”的新闻,让体检行业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据指尖新闻报道,北京律师张女士称其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北京分院参加体检,2022年之前,双肾体检结果一直都是“未见明显异常”,2023年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右肾“可见一个强回声”,左肾“实质内可见大小约为12×11mm的高回声团块”。但体检医生对此解读认为“属正常范围,不需要任何处理。”
此外,10年来,体检报告中“癌胚抗原定量”的检测结果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但2024年,张女士换了一家体检机构,结果右肾被查出大小3.5cm×2.8cm的囊肿,后在医院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摘除了右肾。后来又在国外医院查出癌症已经转移到腰椎骨,并且已是晚期。张女士质疑,爱康国宾存在漏诊误诊问题。
对此,爱康国宾于2025年7月17日通过其官方自媒体账号回应称,由于癌症的发生有一个过程,其间,“取决于体检的时间点、检测方法、检测设备以及医师的专业水平,有些癌症可以被检测到,有些癌症还无法检测到”。从2023年的超声检测无癌症迹象,到2024年的体检结果以及医院诊断结果中,肿瘤大小在肾癌的增长速度范围内。
回应的言外之意,是2023年体检只检出很小的异常,到2024年发展成很大的肿瘤,属于正常现象。至于“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一直正常,爱康国宾表示,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就是说,癌胚抗原CEA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不能用于是否存在肾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肾癌无关。爱康国宾还表示,将和张女士一起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及专家对当时的体检结果进行论证分析,如果出现爱康国宾有责,爱康国宾一定会承担责任,绝不会逃避。
这一个案中,张女士在2023年体检中没有查出异常,到底是当时其癌症确实还没有发展到能被检测出的程度,还是爱康国宾漏诊了,如果有漏诊,到底受限于体检医生的医疗水平,还是存在其他问题,还有待第三方权威机构及专家论证分析的结论。但体检机构体检结果出现错漏,并不是没有先例。
2025年2月,广州天河区法院就审理了一起类似的案件。2019年11月底,陈某在慈某门诊参加单位体检,体检结果显示双肺“未见异常”,2021年4月,陈某再次到慈某门诊体检,检出“左上肺内实性结节灶性质待定”。随后,陈某在某肿瘤医院确诊某型肺癌IIIA期。陈某认为,慈某门诊以“肿瘤早筛查”为经营卖点,却未能在CT检查时及时发现异常,对其影像诊断存在漏诊的过错,使其错失最佳治疗时机,要求赔偿。司法鉴定认定,陈某的第一次体检胸部CT显示其肺部存在一实质性结节,在第二次体检中发现增大,体检机构对陈某的影像诊断存在漏诊过错,使陈某错过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陈某病程延长、病情加重。最终,法院判定体检机构需承担75%的赔偿责任。
2018年,新华社曾报道部分体检机构乱象,指出体检机构普遍重设备、轻医生,重化验、轻诊断,检前健康评估和检后追踪指导流于形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全科医生比较匮乏,影响健康体检的准确性和指导性。这些乱象,严重影响公众对体检结果的信心。
体检是及早查出疾病隐患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除了医院有体检服务之外,还有不少大型的商业性连锁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体检机构的体检水平如何,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上述广州的案例中,被告慈某门诊辩称,健康体检只是对身体情况的一般性评估,受限于疾病的复杂性和医疗技术手段,体检难以做到确切发现疾病线索,不能将体检机构等同于一般临床医疗机构。可如果对体检的要求这么低的话,那还有必要进行体检吗?
商业性体检机构的体检质量,一直颇有争议。2018年,爱康国宾CEO张黎刚曾经自曝体检行业乱象,称一些体检中心提供的是“假体检”。他说,一些同行“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张黎刚称,一些机构敢于这么做是因为检出癌症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张黎刚曝光行业乱象的话语,几年后似乎变成了回旋镖,戳中了自己的眉心。
体检机构如果恶意造假,没有真正做检测就出具假报告,则是严重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有业内人士曝光,监管机构应该对此进行调查。这要查起来也不难。很多体检项目,都需要使用仪器进行检测,需要使用检测耗材。现在的检测仪器,基本上都会记录工作日志,哪一天做了多少次检测,都是有数据的。另外,每次检测需要多少耗材,也是有数的,通过耗材使用量,也可以反推做过多少次检测。
在一些漏诊的案例中,法院都判决体检机构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遗憾的是,这些赔偿的数额都非常有限。法院通常只判决体检机构承担一部分患者后续治疗费用,即使有精神损失赔偿,数额也很少。而漏诊导致延误疾病治疗时机,对患者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十几万元的赔偿,根本不足以弥补因此给患者带来的健康和精神损害。如果是在英美等国家,此类赔偿往往会达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只有加大赔偿力度,让有过错的体检机构承担更大的责任,才能倒逼他们不断提高诊疗和服务水平。
随着健康观念普及,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上升,健康体检产业不断发展。根据有关数据,2023年中国约4.92亿人次参加了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体检与几亿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提高健康体检的专业水平,才能达到更有效发现疾病隐患的目的。也只有加强监管,体检机构才有公信力,健康体检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辛省志
责编 李焱鑫